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2024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1.4万辆和59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8%和31.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6.4%。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动力汽车锂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9月19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力争到2027年,动力锂电池运输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打通,运输效率稳步提升,综合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保障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更好服务外贸“新三样”,全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完善动力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明确动力锂电池热失控安全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提升动力锂电池本质安全水平。发布实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强化锂电池安全和质量管理相关要求。强化动力锂电池运输条件检测管理。制定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分级管理要求。
锂动力电池是20世纪开发成功的新型高能电池。这种电池的负极是金属锂,正极用MnO2,SOCL2,(CFx)n等。70年代进入实用化。因其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部分代替了传统电池。
大容量锂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试用,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
近年来全球汽车市场持续扩张,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的阴影逐渐笼罩整个行业。昔日的繁荣背后,隐藏着资金链紧张、消费降级和行业洗牌的巨大风险。汽车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新增购车需求明显放缓。
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饱和度较高。目前我国汽车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新增购车需求明显放缓,标志着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进入了平稳发展期。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降级的趋势。这些新型汽车不仅具有更高的能效和环保性能,还具备更多的智能化功能,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科技和环保的需求。相比传统的高端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具有更低的购买门槛和维护成本,因此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动力汽车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咨询报告》分析:
2024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1.4万辆和59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8%和31.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6.4%。1-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70.8万辆,同比增长11.4%。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动力汽车锂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的更高要求,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将不断提升。新材料技术的运用,如硅碳复合材料、钛酸锂、富锂正极材料等,将有望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便利性成为了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快充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电池补充大量电量,有效缓解用户的充电焦虑。因此,快充技术成为了动力电池行业新的竞争焦点。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占到新能源汽车成本4成左右,未来新能源汽车降本将有赖于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年均15%左右的成本下降是趋势,想要达到降本的目标,一方面是拆解动力电池核心主材,去探索比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模组都有哪些降本空间;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尚未定型,正极材料的选择,负极材料的创新、隔膜的制造工艺、电解液的新型添加剂研发以及模组的简化甚至去除,都可能带来动力电池成本的降低及品质的提升,还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想要了解更多动力汽车锂电池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动力汽车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咨询报告》。报告在总结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