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结构性短缺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全球各主要政府积极推进能源革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降低碳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应用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推动汽车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战略重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阔步向前、加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作为新能源汽车价值链关键环节和核心部件的锂电正极材料产业也不断扩大市场容量,潜力巨大。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采取了一系列支持鼓励的配套政策措施,对供需层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近期,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汽车以旧换新活动作出进一步部署,后续将出台汽车以旧换新行动的实施办法和政策细则,“以旧换新”或将成为2024年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主线。同时,行业企业也在加快创新步伐,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稳中有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据EVTank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为248万吨,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0万辆,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超过290万吨。
从全球范围看,减碳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共识,汽车工业大变革已经以新能源汽车起步,主要汽车大国都将其列为战略方向。在补贴退坡预期下,新能源汽车将进入由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的过渡期,深层次市场化竞争促进汽车产业在产品研发、产业生态、发展格局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据EVTank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其中欧洲和美国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0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增量需求驱动锂电池产业迅速扩容,为锂电正极材料市场空间拓展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能源格局稳步转型,镍、钴、锂作为三元动力电池必备的原材料,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根据上海有色网发布数据,2023年国内硫酸镍产量约42.26万金属吨,同比增长12.12%。安泰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盐总产量约70.2万吨LCE,同比增长19.2%,2023年钴原料产量约为22.9万吨,同比增长15.8%。根据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数据,2040年清洁能源转型对关键矿产的需求比现在将增加2-4倍。
新能源时代,随着能源金属战略资源属性日益强化,各国针对关键金属矿物的竞争愈发激烈,频繁出台干预政策,意欲保障锂电材料上游资源的自主可控,引导锂电产业链本土化。2022年以来,智利、墨西哥等锂资源丰富的国家均提出推进锂资源国有化;2022年6月,美国与主要伙伴国家建立“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旨在加强对镍、钴、锂等电池原料的供应链控制;2022年11月,加拿大政府要求三家中国锂矿企业剥离或撤销其在加拿大锂矿公司中的股权投资;2023年12月,美国政府发布《两党基础设施法》和《通货膨胀削减法》(IRA)指导意见,综合来看,从2025年开始,中国生产的锂、镍、钴、石墨等关键矿物出口美国应用到清洁能源汽车上将无法获得消费者购买补贴;2024年3月,欧洲理事会最终批准《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旨在确保欧盟获得安全和可持续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增加欧洲在精炼、加工和回收关键原材料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电池产业链中下游企业也争相布局上游资源。近年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持续在全球布局能源金属资源;特斯拉、宝马、大众集团、Stellantis、雷诺、通用、福特、丰田等企业也通过直接入股矿业公司,或者绕过电池和材料厂直接与矿业公司签订原料采购合同等方式降低成本、保障供应,镍、钴、锂等能源金属战略地位持续提升。
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市场前景带来了锂电材料全产业链的巨大商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宣布扩建产能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随着产能的加速扩张及释放,锂电正极材料市场竞争加剧,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化趋势凸显。
由于锂电材料的品质高低对电池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叠加其认证周期以及客户绑定程度较深的特点,锂电材料行业呈现集中度较高的特点,根据上海有色网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三元材料行业市占率CR3达到38%、CR5达到55%、CR10达到80%,分别较2022年提高3%、3%、1%。随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对锂电池性能要求不断提升,正极材料迎来一轮新的技术迭代和升级,拥有技术与成本优势的锂电材料头部企业有望逐步构筑及强化竞争力“护城河”,同时借助产能、客户、资源等方面优势,通过长期订单加深与下游优质客户的绑定,进一步稳固行业地位,推动市场集中度的稳步提升。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汽车电动化进程领先,欧美等地区正加速追赶,海外锂电产业链空间庞大,同时对于本土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应对海外政策变动,国内众多锂电材料产业链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经营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印尼、美国建厂;亿纬锂能在匈牙利、马来西亚、英国购地建厂;国轩高科落子泰国、越南、美国;中创新航出海葡萄牙;远景动力布局美国、西班牙、法国;瑞浦兰钧对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工厂的布局也已经提上日程;蜂巢能源将选址德国、泰国等等。材料方面,华友钴业、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已在欧洲布局三元和磷酸铁锂正极项目。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3年末头部电池企业海外布局规划产能超500GWh。进入2024年,国内锂电产业链的海外布局将迎来“落地年”。据统计,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美国的产能规划将超90GWh,日本将超20GWh,东南亚国家将超10GWh,德国和西班牙的产能规划均超50GWh。随着更多海外项目的落地投产,锂电企业将在新一年的行情中抢占先机。中国锂电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动力电池的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将变得愈加重要。当前欧美电动车汽车市场则呈现出“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态势。在此背景下,提前规划与多样布局,将成为中国锂电企业“出海”制胜、发挥竞争优势的关键思路。未来中国锂电企业实现经营国际化,不仅仅是在海外产能建设、主流客户拓展与绑定、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需要规划,还将在安全供应链打造、技术及产品适应、低碳转型等多个方面迎接挑战。
综上所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向好、现有材料技术和产业体系日趋成熟、资源供给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公司所从事的新能源锂电材料及钴新材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随着公司非洲资源开发项目的深入推进、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的建成投产、衢州和广西三元材料项目的达产达标、韩国、匈牙利、摩洛哥等下游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的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将更加突出。公司已具备与市场、与机遇相匹配的能力,将顺应产业发展潮流,把握市场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行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格局形成的过程中提质进位、实现超越,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为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宏观数据即时点评: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或带来资产价格预期调整.pptx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Cartoon time分层作业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pdf
GB/T 7025.1-2023 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第1部分:Ⅰ、Ⅱ、Ⅲ、Ⅵ类电梯(2).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