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需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创下历史新高,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成本压力倍增。不仅如此,产业链部分环节还出现了产能盲目扩张、囤积居奇和不正当竞争等情况。专家建议,应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利用,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锂电统一大市场。与此同时,还应加快技术攻关,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
锂电池具有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寿命长等优点,其应用已经渗透到民用以及军事应用的多个领域,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强调轻薄短小、多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应用上迅速普及。
从我国的国情看,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比重很低。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上,仍然缺乏具有战略意义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并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这就使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仍然给人以世界加工厂的印象。而加速发展锂动力电池产业化,走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打造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锂电池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不断攀升,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其中,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不断上升,2021年占全国锂电池市场69%的份额,远超其他应用终端。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正极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为满足动力电池、储能锂电及小型锂电三大市场的不同需求,主要电池材料厂与下游客户共同研发不同类型的产品,根据客户订单配料生产。由于众多企业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离子正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根据锂业分会的统计,国内前30家企业的产能就超过50万吨。湖南杉杉、宁波容百、贝特瑞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或规划建设中正极材料产能也达数十万吨。预计到2020年,国内的正极材料产能将翻一番。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提价潮和疫情客观上对新能源汽车产销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只是扰动市场的短期因素,总体不会扭转新能源汽车产销向上的趋势。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国家环保政策等多重利好带动下,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但受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锂电池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智能化消费的增加,锂电池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未来10年至15年将是其黄金发展期。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我国锂电池行业的供需状况、锂电池发展现状、锂电池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建议、锂电池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锂电池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在形式上,锂电池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锂电池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锂电池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锂电池行业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