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关于行业的生存现状,有一组数据被行业重点关注并提及,那就是2023至2025年期间,全国传统汽修门店数量减少了18.7%,从之前的42.3万家减少到34.4万家。
而在这组数据之外,与行业上下游群体息息相关的数据,也有不少。在刚刚过去的2025(第十七届)汽车服务世界超级大会上,汽车服务世界创始人/CEO胡军波提到,“每天有150多家门店关闭,这个数据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同时开分享了上半年一季度汽服门店进厂台次和产值的变化;率捷咨询盛宽华则分享了自己调研的车衣膜市场的最新变化,指出“2023年的580多个车衣膜品牌,现在已经死掉一大半”。
除此之外,在超级大会的能量场上,还有众多汽服连锁及优质单店分享了自己作为实际经营者、企业领路人,所看到的自身数据变化。
譬如华胜周大军就重点强调了内部一直关注单车年度消费频次和产值总体处于下降趋势:“2024年,华胜的年度车均维修次数已经由2023年的1.77次降至1.72次,年度车均净收入由2023年的3371元下降到了3165元”;而重庆亿迈总经理李亚均则发现, 50%车不再因“洗车”进店……
不过,还是那句话,危机中亦藏转机。除了上述数据外,本次大会上,连锁巨头的实战数据和单店标杆的转型案例同样丰富多彩;专业机构也分享了自己的调研成果,立体呈现了行业的最新破局路径,其中既有新能源专修业务的技术重构思路,也有传统维保店的私域留客方法论,更有从“性价比”到价性比的商业模型创新。
汽车服务世界将大家在会上分享的关键数据做了精心梳理,并成文与读者共享。期待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大家理清跳出价格战泥潭的思路,明确差异化竞争的方向。
但是,汽车制造业的利润率在逐渐下滑。从2017年的7.8%下滑到2024年的4.3%。
另外,经销商账期也在逐年增加,去年达到了平均182天,比国际车企高了两倍。
2025年1-5月,汽车后市场服务门店的进厂台次和平均产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进厂台次同比下滑5%-6%,平均产值同比下滑7%-8%。
此外,6月数据也已出炉,进厂台次同比下滑1%,平均产值同比下滑3%。我和行业内的朋友交流过6月的情况,与上述数据基本吻合,环比有所改善,但回暖幅度仍然有限。
在此背景下,过去几年行业以价格战为主导的生存方式,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价格战或许能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最终会导致行业陷入“卷死同行,累死自己”的恶性循环。
二流门店营销好,但是很难有回头客,大部分都是一锤子买卖,对于客户而言,要的是结果,体验感不好就不去了;
早些年我就向许多客户强调,一定要关注自助洗车的趋势,但当时很多人直接拒绝,理由是“自助洗车不赚钱,甚至亏本,与我无关”。然而,这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
美团搜索显示,现在主动搜索的前两位服务,第一是内饰清洁,第二就是自助清洁。
这说明了什么?首先,自助洗车的盛行,导致马路上50%车辆不再因为洗车来门店;第二,内饰清洁已成为车主首选需求,门店需要重点布局:1、上线、通过短视频等渠道精准引流。这两点做好了,回头做个几百块钱的内饰清洁业务,问题不大。
去年行业整体遭遇了流量下滑,但我们整个大盘波动并不大,就是因为我们的会员体系。
第二是获客成本变高,据很多行内资深人士统计,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远远大于维护老客户的成本,拓新的前提一定要先维老。
最终,我们的会员卡定价是580元一张,权益包含“150元的漆面美容代金券、150元的内饰代金券、1000会员积分”,同时还有洗车优惠、每次产生的现金消费都会有1:1积分、享受整个城区内免费急救的服务。
现在国内的轮胎都在卷,但我们只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点,轮胎还是可以的,不只能带来流量,更能增加利润。
我们现在大部分门店能接触到的主要轮胎业务机遇,都与底盘相关;此外,虽然新能源车导致传统保养业务断崖式下滑,但相关的轮胎业务机遇非常大。
去年下半年,我们针对空调养护维修业务启动了“空调大师”项目,7、8月整个运营数据就上去了,以前是往下走的;这个项目去年带领我们整个空调科室增长了接近12%。
这个项目的结算占比已经接近60%;100台车的空调换油项目转化率大概20%;项目价格500-700多不等,由车的排量来决定的;项目的毛利也不低。
目前很多修理厂都有四轮定位项目,但做得好的并不多,80-90%都不能解决车主的核心需求,因为技术门槛高。
除了本身的维修技术外,四轮定位的设备投入也比较大,基本上都是一百万左右,价格特别贵的也有,我们都羡慕,也想学但学不来;另外像现在还要搞流量,但要想搞的快、搞的好,一整套下来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正因如此,前期没有多少人通过选择四轮定位作为引流项目,更倾向操作简单、见效快的业务,所以四轮定位才会还有机会,要不然大家早卷完了。
老车翻新目前是上升趋势,流量非常好、客单价高、市场有需求,但我还是要给大家算一笔成本账。
一是人工占比,人工成本比普通汽修工更高。如果按照产值是200万,毛利在50%的线%以上就要找优化方法了,目前我们控制在18%。
二是场地,要求场地面积大,动则几千平,加上各工种的设备多,所以投入高,如果大家找场地,租金占毛利比例5%以内非常优秀,10%正常,如果超过10%,那性价比就差不少了。我们现在找的场地,第一道毛利是2.5%。
三是广宣,短视频的白嫖阶段已经过了,到了付费阶段,但是广宣成本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按照正常月毛利的10%左右投入,是相对合理的;
很多同行这些成本没控制好的话,就算再忙、最后算账也可能不挣钱,这是很多老修理厂老板都会犯的错,所以老车翻新不适合新入局者。
从规模上来看,2024年改装市场规模预计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新能源改装增速显著,已占据35%的市场份额。
这表明中国汽车改装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巨大,是确定性强的增量市场。
从用户画像来看,改装业务的趋势越来越年轻化。80后、90后为主力,70后和60后很少,而且基本上是改装界的老炮。
我们只做丰田阿尔法车型,目前来看这个领域自带流量:丰田自带流量,阿尔法也是自带流量。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家做的阿尔法老翻新占全国50%以上,目前来说,阿尔法车型想改成一比一,必须来我这儿改。
我也总结了我们做这块业务的经验,就是要把事情做精:一是把流量做精,二是把车型做精做深,这样流量和客户就都不用愁。
《中国汽车发动机大修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发动机大修的市场规模达到1450亿元。
东北区域相对少一点,占到5%,中部地区25%,华北地区15%,华南地区35%,三四线城市是增速市场,每年有10%的增长。
因为一二线燃油车二手车可能卖到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所以三四线城市有发动机大修的维修红利需求,每年上涨10%。
☑ 2025年大灯改装升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综修厂开展灯改业务具有先天优势
2024年中国车灯市场规模达1298亿元(同比增长31.8%),大灯改装升级渗透率80%;2025年大灯改装升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
第一,技术与资源整合优势。工艺方面来说,综修厂比常规的灯改门店强太多了,师傅对电路的了解度普遍更高;
第四,合规性与品牌信任优势。综修厂可以是说行业里和车主信任粘性最高的店面类型,就是因为合规性和技术力带来的信任优势。
新能源车的轮胎,我觉得磨损快,规格大,利润还可以,再加上新能源的轮胎轮毂也大,轮胎变宽之后,很容易被扎掉。
我们起步收费在150,补胎在四五十块钱,一个轮胎收费接近200。燃油车我们做到60到80,或者100,新能源一般都翻倍。
传统的轮胎快修快保社区店,可能在新能源来了以后,觉得轮胎产品也是不错的,收费还比燃油车要贵。
轮胎的线万,更换周期可能会在两年左右,到三年基本上该换了,今年特斯拉的轮胎进入大量的换胎周期。
进一步来看,即便是特斯拉,我们也不是所有用户都做。如果把客户分0-100分,我们只做特斯拉里面50分以上的客户,其中50-80分的客户是我们的主力用户。
我们为什么要做特斯拉维修项目?而非综合型新能源,主要的考量是单一车型的人效很高,单工位产出效率也更高。
但是,不建议在三四线城市开专修厂,因为单一品牌(特别是特斯拉)在三四线城市的保有量尚未达到专修门槛,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店都是店中店,但是在大的一线城市开特斯拉专修店完全没问题。我们西安的店原来是做电动车综合维修的,后来快速转型成了特斯拉专修,老板跟我说:自从我修了电车之后,发现油车真的不想修了,就是因为人效高。
☑ 为什么要把引流产品的价格从999涨到1299?因为消费能力越低,客诉越多
我们也在做同城引流,看到身边好多同行的引流产品都是299、399、499,我想了想,去年年底出了个999的引流项目,但现在我们把它涨价到1299元了,7月份还会涨到1699。
价格越低、吸引到店的客户越不精准;而且客户的消费能力越低,客诉越多,这是我们4年实战经验得到的结论。所以就算是引流,我们也一定要筛选自己需要的客户。
☑ 单条视频涨粉30万、变现100万背后:抖音现在不是黄金5秒,而是只有1.6秒
首帧决定生死,所以一定要做好吸睛画面、卡点留住观众,现在不是黄金5秒,而是只有1.6秒。黄金5秒是抖音的计算方式、但不是用户的真实决策时间。用户如果刷一个视频,发现不吸引自己,5秒都看不了。
所以,我们要用短视频思维做一些长视频,每分钟需呈现100+镜头,这样能PK掉无数个同行。我们有一条视频涨粉30万、变现100万,所以大家做视频一定要有耐心。
微信官方有数据显示,80%的人会通过朋友圈阅读消息,微信日活量超过抖音。
朋友圈运营有三大核心,分别是:①视觉价值。图吸睛、照片好看;②情绪价值。圈吸金、朋友圈高级感;③内容价值。文走心、原创共鸣文案。
60%展示你的生活方式,30%展示你的故事,你的个人价值和思考,10%展示你的产品。
围绕这个布局,去打造你的朋友圈,通过生活方式打造你独特的个人IP。建立用户信任渠道,有信任的地方就有成交。
前些年我就跟很多客户讲,你们一定要关注自助洗车,但他们拒绝了,因为觉得自助洗车都不挣钱,所以跟自己没关系,但其实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大,为什么?
现在马路上跑的车,有一半都跑去加油站的自助洗车那儿了,传统洗美店的流量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自这儿,剩下的50%就算全部都接受高端洗美业务,但客户量也不够。
事实上,80%的门店都做不了高端洗美,或者说留不住高端客户。要想把这部分客户留住,我个人认为要做专业洗美,要把专业洗美的价值做出来。
2016年开店时,就牵扯到一个定位问题,我们怎么定价?到底要挣谁的钱?怎么挣?挣多久?
最终我们的定位是:服务客户的第二台车。因为这个车主群体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事业上处于向上爬坡阶段,用的车不会太差,价格20-40万;对于车子更爱护,因为是关乎面子的存在,且对车的养护以及升级也是有需求的。
我们用价格筛选黄金圈层客户:通过提高洗车价格,服务20%高净值客户,让30%的客户做到转化,让50%的价格敏感客户直接淘汰。
因为如今购车门槛低,工薪阶层车主占比高,但其中很多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可能只选择普通洗车,而普洗利润极低,赚不到钱。因此,洗车业务必须通过定价精准筛选客户。
这里涵盖脚垫、真皮镀膜、车漆老车翻新等精品项目。目前很多店只关注新车,却忽略了老车市场的潜力。特别提醒下,尤其是真皮镀膜一定要做,且定价要高。因为一次服务包含整车深度清洁和护理,客户需要教育——很多人误以为不需要做,其实是认知问题。
改装业务占比25%,这个主要针对1000㎡以上房租高、管理难的大店,建议控制在25%左右,专注服务好少数的高净值客户,也就是真正愿意付钱的人。
另外,三膜店小项目,要么合理收费,要么直接送,不要把价格弄得很低,自己不赚钱,师傅也难受。
越是形势不好,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如果选择了低价策略,就要坚持到底,重点思考如何优化执行、解决当前问题。
未来,5%的超级头部将更赚钱,45%的人会剩下来,50%的人则是陪跑、掉队和淘汰。
我们希望,大家不要集中在一个维度内卷,而是思考如何破除内卷,共同将行业规模做大,这个时候,一定需要创新来驱动。
☑ 2023年的580多个车衣膜品牌,现在已经死掉一大半;2025年永远是最好的一年
去年,我们统计了2023年主流电商平台上的PPF品牌数量,发现有580多个,但如今回看这些品牌,已经消失了一大半。
很多人都说2028年是转折点,但我告诉你,2028年是整个汽车后市场的重新洗礼,让你知道什么叫没车修。参考美国市场,到时候压根就没有车修,所以必须大洗牌。
我觉得整个汽车后市场虽然现在在萎靡、在退缩,但大家不用着急,4S店都没慌,我们更不用慌。就算奔驰停卖了、停产了,我们至少10年之内还能吃上饭。
这不是文字游戏,性价比意味着性能恒定,在价格上进行调整,最终产品服务同质化,只能陷入价格战。
所谓的价性比,就是价格不变甚至增长的情况下,调整商业模型,转变性能,让客户体验到更高的价值。
在存量时代,我们一定希望给一个客户卖一万遍产品,而不是把一个产品卖给一万个客户,因为没有那么多客户可以支撑,现在的获客成本太高了。
所以,我们应该更为关注常住人口。门店即便是在新媒体上获客,也要打造单项爆款模型,利用项目组合将客户沉淀下来,运营私域,最终形成老客户和忠诚客户。
大部分人的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单店还是连锁,与其把资源撒向全国,不如打造一个个标杆市场,将资源聚焦于有限的品类和区域,打个比喻,就是先把一锅水烧开;事情不分大小,而在于精细程度,我们把任何一件小事做成闭环,都会产生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