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市融媒体中心锂电池是手机、电脑、电动车等的主要供能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锂电池会衰老甚至变坏,给人们带来电量不足的焦虑,而且报废的电池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能否像给人看病一样,给“衰老生病”的电池打一针,让电池“满血复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
近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Marnix Wagemaker教授团队与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了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宣布一项新的成果称,围绕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工作温度、安全性等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科研人员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商用后或将让电动汽车在室温下快充和低温下运行的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锂电池的最长寿命通常只有6至8年,这使得锂电池已不能满足人类当前和未来的用电需求,而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电池退役回收还可能造成环境的污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2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今天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高分子科学系、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彭慧胜、高悦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发表。
锂电池已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新华社上海2月13日电(记者吴振东、陈杰)当内部活性锂离子消耗殆尽,锂电池是否只有报废这一条路?
今天看到《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真的令人难以置信,只需要把锂金属电池完全放电,让它休息几个小时,就可以恢复它失去的容量,延长循环使用寿命。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本报上海2月16日电(记者颜维琦)从手机、电动车到储能电站,锂电池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损失锂离子,锂电池最长寿命通常只有6~8年,在极寒环境下使用,电池衰退还会加快。能否为电池延长寿命?如何解决回收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9月13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王春阳研究员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忻获麟教授团队合作,最新研发并利用人工智能“超级显微镜”——人工智能辅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揭示出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
近年来,锂电池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和未来世界的需求。
科技日报讯 (记者宋迎迎)记者8月2日获悉,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崔光磊团队开发出一种均质化正极材料——锂钛锗磷硫硒。
给锂电池打一针,就能让废旧电池实现重生。 给锂电池打一针,就能让废旧电池实现重生,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了我国科研团队的这项新发现。#锂电池 #锂电池重生 #三氟甲基亚磺酸锂 #新能源 #抖音精选
2月13日消息,《自然》刊登复旦科研团队新发现,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循环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