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必一认证

融媒·深调查丨“贵、难、远”成痛点困在维修里的新能源车主-必一运动官方网站

新闻资讯
质量为本、客户为根、勇于拼搏、务实创新

融媒·深调查丨“贵、难、远”成痛点困在维修里的新能源车主

日期:2025-07-15 浏览: 

  当爱车需要维修,新能源车主们却常常陷入“两头受堵”的窘境:第三方维修点技术和配件“跟不上趟”,难以分享行业转型红利;而车企授权的4S店,又受限于网点密度、覆盖范围和高昂价位,难以满足车主多元化的需求。夹缝之中,消费者成了最直接的“买单者”维修贵、维修难、维修远,构成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背后亟待破解的多重困局。

  7月7日下午,记者前往历城区凤歧路周边一家售后4S店时,上门维权的车主王女士正在协商维修价位。

  “当初买车,你们4S店不是说电池终身质保吗?怎么现在换电池要花6万多元?”王女士问。

  “这车现在不符合我们终身质保要求。”工作人员小李答复,通过售后检查发现,这辆车没按照4S店要求维修保养,“您是不是私下换过轮胎和雨刮器等配件?更换时没用我们原厂配件,所以影响了电池的终身质保。您看这协议上面有一条:维修保养是需要用原厂原件的,不然会影响电池的终身质保服务。”

  对此,王女士拿出协议,“按照买车协议,当时承诺三电系统无技术因果关系的零部件更换,不影响终身质保权益。”双方就此展开协商。

  下午3点,市中区阳光新路一家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内,一位正在咨询修车事宜的车主遇到类似问题。“自助驾驶出现故障,联系售后告知雷达前边被石子磕碰,无法走售后维修。4S店工作人员告知需要拆解车辆,拆解费自行承担。”

  “车辆在质保期内,但车辆拆解费非常高。如果我到外面自己找维修师傅拆,该店声明不予承担任何责任。”该车主以“霸王条款”“要价过高”的诉求展开维权。

  记者采访发现,关于新能源车的维修难题五花八门。“你能想象我的车仅仅是被剐蹭,维修费就得一万五千元吗?”车主薛女士解释,这一万五千元是花在了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等高科技部件的替换成本上。同样前来修车的王先生反馈,“车载充电机的小故障,却让我花上千元整体更换。”

  两位车主均认为:4S店普遍“只换不修”。除此以外,还有受访者提到了高维修成本推高保费、不同厂家维修手艺不通用、售后市场平均单价甚至赶上新车指导价等。在记者发放的市场问卷调查中,有答卷者在备注一栏发声“车企和第三方维修厂互掐,最吃亏的还是车主。”“很多品牌的维修渠道覆盖面积并不密集,如果在偏远地区出故障咋办?”“新能源车主找4S店以外的师傅修,想省点钱?压根就没法修!”

  必一运动·(B-sports)官网

  “不会”“不修”“不敢修”记者采访过程中,大部分第三方维修点给出以上答复。记者好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达82.4万人”的行业统计数据之下,有多年维修经验、有修车场地、有零部件采购渠道的第三方,为何不积极补上此缺口?

  7月8日中午,天桥区粟山路一家汽车电子维修店,记者看到,3个工位上,停放着两辆新能源车、一辆燃油车。

  “两辆新能源车下单洗车服务,燃油车正在更换发动机氧传感器。”维修师傅王万新介绍,店里主做燃油车保养维修业务,“这几年,新能源车主到店次数明显增多。但新能源车质保期长,到店业务多是钣金、补胎等洗车美容。”

  不过,今年保养维修生意比往年差了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客户“以旧换新”入手新能源车,新能源车的技术特性、维修方式与燃油车大不相同,王万新说:“维修业务就少了。”

  那传统汽修店为何没有快速转型进军新能源车修理业务?面对记者询问,济南市创维修车服务咨询工作室的主理人张建凯认为,首先成本很高,不少小规模汽修店望而却步。另外,技术不达标也是“硬伤”,比如,电车200伏至750伏的高压,技师操作必须配备电工证才行。

  记者在一家拥有11名员工的维修中心采访时得到了类似说法。维修中心负责人王明说,转型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技术门槛和壁垒。“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本身比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更难修,电子部件也多。”他补充,不少车企还对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甚至整车终身质保。

  必一运动·(B-sports)官网

  如果对第三方维修点来说有技术壁垒,那么到新能源车维修点维修是否就没有问题了?答案同样让消费者疑惑。7月8日上午9点多,记者和车主黄女士来到槐荫区玉清湖街道一家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心。维修人员王亮亮一边检查车辆故障一边向黄女士抱怨:“先给你看看,修不修再说。现在我们主修特斯拉,因为特斯拉不管车主在外面修。”他解释说,“有些车企品牌需要保护车辆数据,我们解锁了说不定被告上法庭。”

  记者网查发现,2024年上海的两位修车师傅“大刘和小刘”曾因“解锁”两块被锁定的新能源车电池包,被法院判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此类事件让很多从业者望而生畏。

  记者通过一位车行负责人的介绍,采访了他的师傅廖建均。6年前,廖建均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迅速扩张,敏锐捕捉行业机会、先后多次外出学习,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高效实用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方法,带出了不少学徒。

  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难、维修贵现状,廖建均有不同见解。对消费者来说,车企指定维修点大都“只换不修”,这就使得车主的维修成本很高;站在车企的角度,除市面上常说的“卖车不赚钱,只能靠售后赚钱”的困境以外,还有技术风险的把控。以某车企的换电服务为例,如果大量私自解锁的电池包流入换电站,一旦车企后期恢复出厂设置,车主过充过放,安全隐患较大;从第三方维修点的视角来看,技术、产品都是挑战。最现实的就是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配件供给渠道堵塞,维修厂无法参与竞争车企放开了、第三方维修点技术打破了,因网点密度、覆盖范围引发的“维修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种多重窘境不会长久。”廖建均认为。记者注意到,2025年1月,《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出要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记者在其中看到“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等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