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马力全开,智能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转,新能源汽车、电池从这里源源不断下线;产业链紧密相连,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终端产品组装,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形成环环相扣的绿色产业生态;超充站补能高效,街头巷尾的充电桩随到随充,几分钟就能让新能源汽车“满血复活”,让绿色出行更添便捷。从轰鸣的制造车间到烟火气的民生场景,从技术攻坚的创新现场到便捷舒适的生活角落,贵阳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绿色发展的蓬勃活力。
近日,贵阳市公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贵阳新能源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核心指标全线飘红:
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翻倍式”增长130.9%,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20.1个百分点;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暴涨267.8%,充电桩产量也增长77.8%,供需两端同步发力。
走进观山湖区的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总装车间的“OK线”上一派忙碌:工人熟练检查每一辆纯电动SUV吉利银河E5,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辆新车完成终检,经路况实测和性能检测后,即刻启程发往全国。目前,这款车已“跑”进31个省份的270多个城市。
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之一,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而一墙之隔的贵阳闪聚电池有限公司,机械臂正将电池包搬上传送带,通过百余米“空中连廊”直送吉利车间,为吉利银河E5车型配套。从零部件组装开始,到一个完整电池包的下线分钟,这颗“心脏”就可以送到整车装配现场,确保汽车高效高质生产。
“从50%充到80%,不到10分钟就搞定!”7月8日,全省首座“光储充一体”液冷超充示范站在贵阳泉湖公园投用,车主陈女士体验后连连点赞。
这座占地3900平方米的“能源补给站”超给力:130个充电车位随时待命,20支600kW全液冷超充枪“火力全开”,搭配100支快充枪和10台双向充放设备,满足多车型快速补能。超充车位充电速度最快可达‘一秒一公里’。更贴心的是峰谷电价,最低0.3元/度,最高1.1元/度,灵活又实惠。
站内还藏着“绿色密码”:光伏板发电、储能设备调电、智能平台控电,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攒起来”再利用,既提升充电效率,又助力碳减排,让每一次补能都更环保。
从车间的高效生产到街头的便捷补能,贵阳正以全产业链协同发力,让新能源产业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